137章 学术互动-《逆流之我是学霸》


    第(2/3)页

    “祝你生活愉快。亚瑟·康普顿?    芝加哥。”

    看完这封信,李康平笑了。

    众所周知?    伍德盖特-李实验并非伍德盖特、李康平命名的。这个物理学术名词是在1921年的索尔维会议上?    经物理学领袖们提议并批准后命名的。

    现在,亚瑟·康普顿单方面将他的X射线散射实验的研究成果命名为“康普顿效应”。

    让我们回顾一下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卡尔·康普顿的帮助下,亚瑟·康普顿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    得到了康普顿效应的第一版实验数据。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几乎由亚瑟·康普顿独自完成?    他的实验能力冠绝全美,且在这一阶段显著提升了他的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在亚瑟·康普顿的指导下,吴有训在芝加哥大学得到了康普顿效应的第二版实验数据。

    吴有训测试了多种元素对X射线的散射曲线,结果皆满足康普顿的量子散射公式。

    并且?    吴有训的实验仍在继续,他将提供第三版、第四版实验数据?    从而彻底证明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

    学术上的友谊是互动的。

    亚瑟·康普顿支持物质波,李康平当然也支持康普顿效应。

    李康平给亚瑟·康普顿回信?    他告诉亚瑟·康普顿,他将出席APS年会上的“康普顿效应主题报告会”?    并遵从一位物理学家最基本的学术良心?    以最强烈、最鲜明的姿态支持康普顿效应。

    李康平与亚瑟·康普顿的交往属于半公半私的性质。

    他与其余7位物理学家的交往?    则是纯粹的学术性公务。

    比如说哈佛大学的开姆保教授,他在信中写到:“李博士:我想我会出席‘物质波及低能/高能电子衍射实验主题演讲会’,但我或许只是单纯的听众,我不会发表任何言论。”

    又比如伍斯特理工学院的大卫·诺德教授,他是法国裔,他直截了当的说:“即便你们提供了实验证据,我也不认为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理论。抱歉,我不会出席你们的演讲会。”

    李康平一共给八位物理学家写了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