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墨翟-《带着商店到春秋》


    第(2/3)页

    因为白话文还有文言文没有优点。

    没有错,这个时代唯有士大夫识字,为了降低阅读门槛,用白话文写文章,作用只能说一般,士大夫本来就看懂文言文,只能说对赵国人更好理解。

    但是,等到文字普及后,白话文的作用就能显现,白话文便于理解的优点就会被急剧扩大,还不会像文言文那般可能不好理解,甚至在文意上出现歧义。

    文言文经常出现省略用法,海可能是东海、北海,反之白话文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意思清晰,说海就真的指的是海。

    科学,是不能模棱两可的,赵安很清楚,文言文体系下,不可能出现严谨的科学,只能是经验科学。

    科学的表述,也必须是一清二楚的、用文言文,真正意思都要思考半天,谁有心思研究去研究科学?

    文言文简洁,契合上古汉语的单音节词为主的环境,方便传播到其他国家,在这个春秋时代还全部是优点,后来南北朝时期,文言文和日常用语渐渐出现了隔阂,到了近现代文言文的优点全部变为了缺点,成为了华夏族切肤之痛。

    想到千百年后,列强侵略华夏,赵安怎么能容忍,坐视不理?

    为了科学的发展,赵安势必想推广白话文,这才是赵安真正目的所在。

    科学,就不能用文言文来书写,需要白话文来表述、分解和逻辑推导!

    “希望历史从此刻开始改变吧。”

    赵安望着天,幽幽地感叹。

    用白话文书写,是前所未有的事。如果蝴蝶闪动翅膀,真能引起一场大风暴,就让他做那一只蝴蝶,掀起这个世界华夏科技之变革。

    此外,赵安穿越过来就发现一件趣事,标点符号他首创,这个时代也是有句读符号,真是他小看古人了。

    事实上,春秋时代就存在标点符号,就是不统一过,有的地方用空格表示句读,有的用横线表示,赵安现在只是发明了新的句号和逗号,更简单清晰。

    ……

    赵国驿站。

    为了便于科学的传播,赵安在赵国的每一个驿站,特别要求贴报纸,供给路过的旅人观看。

    当然,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识字率,识字的人不多,所以驻足观看报纸的人不多。

    今天这个驿站却来了旅人。

    这个旅人是一个脚穿草鞋,身穿布衣的年轻人,相貌堂堂,就是头发有些凌乱,似乎是因周游列国,才这般风尘仆仆的样子。

    年轻人姓墨名翟。

    先祖是殷商王室,到他这一代却沦落为平民,他步行天下,拜访天下名师,为的就是恢复先祖的荣光。

    忽然,他脚步停伫了,看到了驿站告示墙上粘贴的报纸。

    这种纸是周游天下以来第一次见到,墨翟不由十分惊奇,这是什么书写材料,厚度和丝织品差不多。

    “《科学与技术》?”

    墨翟又看到报纸的标题,眉头轻轻一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