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昂贵的纸-《带着商店到春秋》
第(2/3)页
“不错!”
这下百姓喜笑颜开,不再闹腾。
官员脸上浮现笑意,继续道:“另外,成为造纸工人的,好好干活,不要辜负殿下的期待!如果工作不合格,可是要被辞退的!”
听说可能被辞退,录取的数百位造纸工人顿时就吓了一跳,发誓道:“大人放心,我们会好好干!”
官员点了点头,又大声说:
“还有,殿下颁布了新法——专利法。凡是家里有技术,可以去上报官府,朝廷会购买你们的技术,并给予丰厚的奖励,至于多么丰厚我就不多说了,殿下的慷慨,大家都不用怀疑了吧?”
“购买技术?”百姓再度懵了一下。
官员早拟好了说辞:“不错,比如织布技术,但凡是有价值,家传的技术,便去上报朝廷,审核通过了就会有奖励。”
赵安的专利法在街上传开了,大家都不知道专利是什么意思,但知道技术可以上报朝廷获取奖励就足够了。
当然了,技术,对于工匠来说,是养家糊口的本事,轻易泄露不得,虽然专利法宣布了,但保护意识依旧在,愿意把传家技术外传的人还是不多。
造纸工人的待遇,百姓议论最多,自从太子殿下赵安掌管朝政后,好事一件接着一件,满大街都在交口称誉赵安的善举。
但事实上,纸在民间没有引起大反响,物以稀为贵,纸现在算奢侈品,平民享用不到。
在士大夫贵族圈子里的影响力,却是截然不同,这种纸携带方便,相比较竹简便利太多,一出世很快就风靡,识字的贵族都对这种新型的书写材料称赞不已。
豪贵之家竞相购买,赵安的纸一时间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很快被炒到极高的价格,用纸书写成为了赵国新的风尚。
这一股风尚,也渐渐被传到赵国其他的地方,引起士大夫的注意。毫无疑义,随着时间流逝,最终会传播到中原各国,让竹简退出历史舞台。
在赵国境内,纸坊数量也在陆续增加,为的是形成稳定供给。
……
从纸刚出现时候,赵安就拿出一部分,送给了戴丞相。戴丞相第一次看到这种新玩意,十分惊奇,带回府中给女儿使用。
戴月非常喜欢,亲手将丞相府里的竹简全部抄写在纸上,并用线装订起来。
原本厚厚的一卷竹简,抄写在纸上,仅仅只需要轻便的几张,她可以随时携带,随时阅读,自然喜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