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造纸术和技术专利-《带着商店到春秋》
第(2/3)页
赵安递出他早已准备的纸,上面写了他初步构想的专利法。
赵王轻轻一怔,接过专利法查看,看清了专利法内容,眉头渐渐锁紧。
这部专利法,赵安写得很简单,内容大概就是鼓励赵国子民的技术发明,发明可以上报朝廷,归国家所有,发明人将取得一定奖励,但同时不能拒绝经国家批准的其他人使用其发明。
第一次见到这种法律,赵王有些一头雾水,如果这专利法施行,等同于赵国承认技术私有,朝廷白白费了钱购买技术,他觉得这种花费完全没有必要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赵国境内工匠的技术,理应就是属于朝廷。
“国库本就不富裕。”赵王皱着眉头道,“还把钱平白赏赐给工匠……”
赵安微微笑:“儿臣想好了,纸坊造纸的收入,当作专项收入,和国库收入分开,单独用来奖励技术发明。”
赵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罢了,朝廷之事,你做主就好,安儿,你放手去干吧。”
“谢父王。”赵安心满意足。
中原各国除了齐国之外,向来是重农轻商,赵安却打算反其道而行之,重视工商业,鼓励技术发明。
赵王治国是仁义为准,但这套义大于利真的害死人,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赵安打算以利益作为治国行事准则,通过利益,人为地鼓励技术发明,因为他知道利益才是实在,义是虚伪的。
至于造纸术,赵安没有当作商业机密的意思。
坦白说,赵安比谁都清楚造纸术的价值,倘若他执意将造纸术当作商业机密,可以借此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可惜他不能将造纸术和制盐法一样当作机密。
因为他知道,如果造纸术只保存在少数人手里,并不能制造多少张纸,从长远考虑,是不利于文明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进步。
所以他要放开造纸术,不打算保密。
纵观文明发展历程,几千年来,工匠为了经济利益,用尽了各种保密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技术。
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父子相承,技术只在家族相传,传内不传外,而传男不传女,是担忧女子外嫁导致技术外传。
在这种民众私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下,许多技术就此失传。
但新技术的形成,是依赖先前的技术发展,技术的保密性阻碍了科技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是为什么赵安提出专利法的原因。
等到专利法出现,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发明创造,这种现象才能够改变。
有了专利法,鼓励工匠向朝廷上报,朝廷会保护技术发明,杜绝模仿者无成本的复制,极大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想一想,人类科技几千年几乎在原地踏步,但在专利法诞生一两百年内,突然科技大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电话,汽车,飞机纷纷被创造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