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大唐不良人》


    第(2/3)页

    以示永不背叛之心。

    而黑齿常之更是赫赫有名。

    为大唐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百济归化名将。

    本人也是百济大族族长。

    有这两人出马,自然能拉起一帮人马。

    而且这两人对大唐的忠心,毋庸置疑。

    经得起历史考验。

    武媚娘对苏大为这番布置十分满意。

    “以高侃为总管,征召辽东各族为仆从。以黑齿常之和沙吒忠义入百济,从侧翼牵制新罗。以刘仁愿和程务挺从海路直击新罗首府。

    再以娄师德、王孝杰等人,扰乱倭国,使其无法助新罗。

    整个战略,出兵不过两万,而且以荆扬提供。

    善!大善!”

    武媚娘回头看向李弘:“圣上,你以为如何?”

    李弘早已喜不自禁,忙道:“儿臣之见,就依苏郡公之策行事。”

    武媚娘微微颔首:“不错。”

    她转向苏大为:“辽东的事定下了,西域却又如何?”

    凡事必有轻重。

    相比辽东的癣疾之患。

    西域方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曾经强大的波斯国,在大食的攻势下,已经土崩瓦解。

    连波斯总督都内附大唐。

    而大唐在西域已经接连两败。

    关中又逢天灾,赈灾尚未结束。

    远未恢复元气。

    就算是想抽调兵力,也无力可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不光令满殿文武重臣头痛,令李弘头痛。

    就连武媚娘,也为此大伤脑筋。

    总不能新帝刚继位,便被大食人打到西域打破四镇和安西都护府吧?

    到那时,新政权的合法性,还有朝廷,必受质疑。

    天下必生动荡。

    武媚娘虽然渴望权力。

    却也不希望,大唐衰败在自己手中。

    “苏郡公,可有计策安定西域?”

    面对武媚娘的询问。

    李弘充满期待的眼睛。

    左右宰相,以及四周六部官员,各军将投来的目光。

    身边程处嗣、苏庆节、程务挺投来信赖的眼神。

    苏大为并没有急着回答。

    而是走回到西域这一片的沙盘前,缓缓踱步,似在沉吟。

    西域的情况不好办。

    若关中这几年没有受灾,倒是能抽调力量,征召人手往西域。

    但眼下,关中疲弊啊。

    就好像后世那个日夜一样。

    天灾骤临。

    古之豫州一日夜间,下的雨量等同于过去大半年的雨量。

    一个小时内,便降下不亚于一百五十个西湖的水量。

    这是天灾,非人力所能改变。

    而迈过千年时光。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在关中,也同样发生这样的暴雨。

    而且是持续半年之久。

    粮食绝收。

    洪水肆掠。

    外洪加内涝。

    好不容易等洪水退了,又变成干旱。

    人力有时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如此缈小。

    气候千年一轮回。

    从小冰河到极热,一直反复更迭。

    难怪古人说天地如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如铜。

    人在天地之间,在大自然反复肆掠下,岂非就是炉中丹药,被反复淬炼吗。

    摇摇头,他将心神,从这些联想中抽离出来。

    人在局中,也要学会暂时把情绪抽离出来,在局外看这些问题。

    如此才能最理性。

    眼下急需解决的虽然是西域方面的军情。

    实际上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唐内部出了问题。

    这问题既有天灾,更有治理问题。

    在李治朝早期和中期,大唐的治理是高效的。

    但是在李治朝末期,一些乱象频发,朝廷的秩序已经隐隐有失控的迹象。

    否则光凭一个天灾,难不住光耀万年的大唐。

    苏大为继续想下去。

    自己固然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根本缘由,即不是做为大唐臣子,而是做为一个大能。

    一个想要突破一品,迈向更高层次大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的是了断因果。

    待天劫降临时,可以了无牵挂,殊死一搏。

    在巴颜喀拉山的那段时间,在神秘地宫内。

    他与腾迅交流了许多,也见识到许多。

    知道一但迈入一品境界,天劫降临只是迟早之事。

    他之前击杀八仙,屠天下沙门大能时,已经过度使用了力量。

    已经引起了这方天地法则的“关注”。

    在天劫来临前,一定要把柳娘子、亲友兄弟,李弘、武媚娘,还有大唐,都照料好。

    一但天劫发生。

    要么生死道消。

    要么成功破碎此方世界的桎梏,升往更高层面,任意逍遥。

    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收回心中杂念。

    苏大为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当朝户部尚书颜道礼身上。

    “请问颜尚书,目前关中灾情如何,各处恢复如何?”

    他没有谈及军事,而是先问关中受灾情况,令众人不由一愣,一时没摸清意图。

    颜道礼目光向武后看去。

    见武媚娘微微颔首,这才开口道:“兵部尚书既然问起,请容我一一细说。”

    清咳一声,他朝自己笏板看了一眼:“去岁关中受灾,十室九空,后经太子,陛下亲赴灾地赈灾,事后统计,关中受灾户共一百一十七万户,丁口五百二十三万余人,可谓本朝前所未有之重灾。

    虽倾府库,依旧无法解决全部缺粮问题。

    并及因灾情影响,当年绝收。

    直到如今,尚不能恢复元气。”

    苏大为默默听完,接着问:“关中府兵情况如何?”

    “这……”

    颜道礼嘴角抽了抽,心说府兵情况不是该你们兵部报上吗?问我户部做甚。

    但他随即明白过来,不久前,这兵部还是萧礼主事。

    而当时萧礼一手遮天,兵部许多资料都被人有意焚毁。

    直到如今,还没理出头绪。

    就连户部赈灾的情况,也受当时萧礼兵部的影响。

    皇帝李弘开口道:“此事我知道,关中共有折冲府二百六十一所,府兵二十五万。灾后统计,府兵折损六万余人,另有四万余人因饥病致伤残,如今关中府兵缺额近半,尚无法全数补充。”

    听到这番数字,苏大为还没说什么,但是程处嗣、苏庆节、狄仁杰、程务挺还有十二卫大将军及朝中将领,一个个脸色铁青。

    这叫什么?

    一场大灾,等同于关中所有府兵集体来了场大败。

    死伤近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一支军队,若死伤超过三成,便会失去战力而崩溃。

    相对于每三个人里,便死掉一个。

    折损过半,则更可怕。

    任何精锐强军,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李弘的话却还没说完:“还有前次李敬业征西域,调拨的兵,大部也从关中府兵中征召,十万大军,只回来一万余人。”

    这话一出,满场军将,一个个脸色不仅是青,更是发黑。

    耻辱啊!

    奇耻大辱!

    但比耻辱更严重的是这个伤亡,加上关中此次灾情减员。

    差不多等于把关中二百六十一个折冲府的兵员全数歼灭了。

    别说兵员暂时无法补充到位。

    就算把兵全部补上。

    正如之前苏大为所说的,百战精锐死了,是那么容易长出来的吗?

    这些死去的,都是大唐的脊梁,大唐鼎立关中,控扼天下的精华所在。

    被李敬业败家,被天灾摧毁,如今已是毁于一旦。

    这种情况,休说去对付攻入西域的大食人。

    对付西域诸胡和突厥人的叛乱。

    就是能否再弹压住天下,保证大唐各州不生乱子,都还是未知之数。

    大唐执行强干弱枝之策。

    天下共计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有两百六十一处在关中。

    但如今,关中的折冲府算是废了。

    没有五到十年光景,恢复不过来。

    李弘脸色也很不好看。

    做为大唐皇帝,他清楚失去关中府兵,对大唐意味着什么。

    然而话还得继续说完。

    “除了李敬玄那次,还有薛礼前次率兵抵御大食,也是从关中抽调。”

    得了,全凉了。

    关中共计二十五万军。

    天灾败掉十万。

    李敬玄送了十万。

    薛仁贵又仆了五万。

    这特么就是全死光了啊。

    饶是苏大为有些心理准备,听到这些数字,嘴角也是抽了抽。

    牙疼。

    “关中受灾,元气大伤,关中的折冲府已是不堪用了,而且还得从各地抽调府兵,以实关中。”

    苏大为缓缓说着。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

    但是从各地抽调府兵,意味着大唐对各州各地的控制,又会降低几个级数。

    若一但有变。

    那就是泼天之祸。

    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到这个时候,苏庆节突然骂道:“全怪那个萧礼。”

    这话提醒了众人。

    若不是萧礼克扣关中粮草,以致朝廷对灾情救济不力。

    若非萧礼激李敬玄,令李敬玄亲自领兵征西域。

    若非萧礼令薛仁贵抵御大食……

    虽然这些事情换一个人,也会做。

    但至少,出征不应该都从关中抽调兵力。

    至少在赈灾上,不会在那个时候抽调救命的粮草。

    萧礼这些做法,简直是掘断大唐的根。

    此人究竟想做什么?

    武媚娘的脸色有些难看,扬声道:“说起此事,萧礼现在究竟抓到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