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兵安个家 第八章 追忆-《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2/3)页

    “那当然!”汪泉说,“就像军队退休干部的经济适用住房,虽然原则上的标准有了,但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做法不同,在经费上,有些级别的干部补得多,有些级别的干部补得少;在质量上,有的单位建得好一些,有的单位建得差一些。两相比较,就容易产生意见。有些退休干部知道我被回聘到筹建办以后,不断地往我家里打电话,有提意见的,有出主意的,也有询问房子建多大、费用收多少、何时能入住等问题的,现在机关的经济适用房建设不仅是八字没一撇,连写八字的纸和笔都没有找齐,他们提的问题让我怎么回答?”

    谭森对汪泉说的话有同感,对他说:“我也接到不少老同志打到家里去的电话,也是问得非常详细,因为我和他们讲话的时间太长了,有一次气得我老婆在旁边差一点把手里的笔给摔了,所以我让他们以后把电话都打到办公室里来。退休干部的心情可以理解,军队的干部在部队工作一辈子,退休以后的有形资产,主要就是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他们当然很关心。有时候想一想,老干部们很值得同情,他们在位时,有的呼风唤雨,指挥千军万马,有的埋头苦干,辛勤工作一生,一纸命令就从事业的巅峰跌落到赋闲在家,心里会有些不平衡。在职的时候怕别人管得太多,退休以后怕别人管得太少,这是一些人的心理。有的人说,退休干部是眼袋大了,钱袋小了;头少了,胡子多了;收入低了,血压高了;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瞌睡;现在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嘴巴里边是牙齿越来越少,废话越来越多,眼睛里边是看顺眼的事越来越少,看不惯的地方越来越多。这些话里有一些看不起老年人的成份,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年龄再小的小孩也有长大变老、回家休息的那一天,除非他是中途夭折,看不起今天的老年人,也就是看不起明天的自己。”

    “你讲的很对,我给我老婆和儿子讲了,只要有人往家里打电话找我,都要热情接听,不能表现出不耐烦。”

    “最近我没有顾上问你,你儿子汪念军现在怎么样了?”谭森关心地问汪泉。

    “嘿,别提了,我们家是播了一粒稻种,长出一棵稗子,我刚才来办公室之前还和他大吵了一小架。”

    “老汪,说实话,念军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是有责任的。他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两家是邻居,那时候我就现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只要他的考试成绩不好,你不问原因就是一顿猛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我当时与你开玩笑说,你老婆要是看着你儿子的屁股蛋给你去买手套,大小一定合适,因为你儿子的屁股上从来就没有断过你的巴掌印。”

    汪泉不好意思地笑了。

    谭森继续说:“念军小时候与你老婆在老家一起生活,没有和你建立起感情来,他们随军后你又过于看重他调皮、不听话的一面,用战士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所以总是对他不满意,甚至在训斥他的时候,也要求他像战士一样立正站好,恭恭敬敬地洗耳恭听,不让他说话,越解释揍的越厉害。你这样做,对吗?”

    汪泉点点头说:“是这样的,我不想对牛弹琴,也不想让牛在我面前‘哞哞’乱叫。你说的话有些有道理,有些不完全对,我对儿子的教育成长没有费多少心血,但是也没有对他寄予太大的希望。”

    “不对,恰恰是你对他要求过高,他又达不到你的要求,你才对他运用武力以示惩戒。有些人对孩子要求又高,又不想下工夫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沟通交流,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是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而是无的放矢、简单从事,致使孩子与家长形成对立情绪,造成逆反心理。”

    “我真羡慕你养了个好女儿,女孩子比较听话,男孩子就不一样了,调皮、惹事,还总想与你对着干,我真怕他以后结了婚还赖着和我住在一起,总想着让他早点从家里搬出去。”

    “你在身强力壮的时候从家里撵出去的孩子,你在体弱多病的时候也很难再把他们请回到家里来,感情这东西,也与种庄稼、做生意一样,花了本钱、舍得投入才会有回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