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队-《人生旅行》
第(3/3)页
任何一件案子在派出所,只有派出所经手,那就必须有文书,有档案资料。
不出文书,意味着所长不想担责任,意思就是,有没有那种,不用我们插手,消防大队自己玩自己的,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解决办法。
哦,对了,小张就是那个一直喝奶的小伙。
小张抬抬眼镜,说:“有的,当事人年龄超过七十周岁,可以申请免除拘留,仅承担其他相应的责罚。”
教导员看着小张,问:“你的意思是,我这边处罚几个超过七十岁的人,移交给你们,你们再证明他超过年龄,不用拘留?”
“不是,不是,”李所连忙打断,“你们处罚的时候,直接在笔录后面写清楚,超过七十岁,免于拘留,就行了,不用移交给我们。”
教导员沉思。
…………
…………
第二天,会议室。
领导说是让你不用上班,但你真敢不来?!
所以,袁长文很懂事的坐在会议室里,强忍着难受恶心以及头晕,开早会。
“首先,我们人到齐了,又多了一名新成员,袁长文,大家欢迎。”
加上袁长文,一共才五个人,零零散散的掌声。
教导员继续讲:“昨天我们已经见识了,文文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希望继续把这种精神发扬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大队长似乎才回来,略显吃惊:“怎么,把你们都喝翻了?!”
罗参:“嚯哟,你没看到,昨天文文直接一个人干翻全场。”
大队长:“耶,那可以哦!以后你就是我们的代表咯!”
袁长文很是无奈:“罗哥,哪有那么夸张?”
“说正事说正事,”教导员引导回跑偏的话题,“文文你先跟着外聘他们,负责数据的录入,到时候喊小明教你。”
袁长文:“好的。”
教导员:“岳参那边,我们正常的图纸不能落下,你那边该杂弄还是继续走,清剿火患是个任务,当我们日常的工作还是要开展起走。罗参那边,你要出去抓罚款,老是拿我们自己的钱也不是办法。数据是假的,但我们也要有真实的罚款,要不年终的时候大家只有干瞪眼。大队长你就在家,负责家里的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我去找戴局,问下那个拘留的事情,老是零数据也不是办法。好了,大家还有没有啥子问题?”
岳参示意:“你网上的数据录这么多,纸质材料杂整?咋个跟得上?到时候补资料又是一大堆事。”
教导员:“这有锤子办法!清剿火患这一关,我们如果过不去,绝对死得姓啥子都不晓得。先把这一关,弄了再说。我还不是要跑拘留的事,未必真敢拘留哦,还是要问戴局想办法!”
罗参:“昨天那几个崽儿,吃了喝了,也不吭气,下回来找我们办事,哼哼!”
教导员:“好了,不说这个,至少他们也提供了思路,到时候那些公安的文书,喊他们发过来。还有没有啥子问题,没有就散会了,文文那边抓紧哈。”
散会后,袁长文来到外聘的办公室,正好有多余的空位。
教导员动作很快,已经买了一台新的电脑,联想的品牌机。
只是外面卖2500+那家伙收了5000+。
“袁参,这个是监督检查记录表,你在这输入场所的名字,然后在这输入发现的隐患,”小明在消防大队干了接近七年,一直在负责档案资料,现在负责数据录入:
“我们在输入隐患时候,要输入九个,因为最多只能十个。到时候支队调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们检查了多少家,发现了多少隐患,这些都是有排名的。”
“接下来在‘责令改正通知书’里,要明确写‘责令当场改正’,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补点纸质资料。”
“哦,对了,袁参,你最好新建一个记事本,把九个隐患都写在里面,到时候直接复制,要快很多。”
很快,袁长文便上手了,开启“五加二,白加黑”的上班模式。
接近中午的时候,罗参笑嘻嘻的过来,询问了下袁长文的进度,说:“文文,中午我们出去吃。”
啊?!
难道又要喝酒?!
“罗哥,去哪吃呀?”
没想到,罗参却是换了个口气:“喊你去你就去,哪有那么多话?”
后来袁长文才知道,是自己太蠢,在办公室有其他人的情况下,问这种问题。
中午下班,罗参、岳参,还有袁长文,一起离开了单位,没在食堂吃。
到目的地,袁长文才发现,居然就在我们租的房子楼下。
因为大队没有多余的房间住,所以五个干部都在外面租的房子,当然,费用是大队出的。也不贵,一年一万的租金。两位领导租了一套,三个参谋租了一套。
昨晚袁长文喝了太多,都没有仔细看看小区的情况。
现在,才发现这楼下院子里,有家麻将馆、有小卖部、还有理发店……
在来的路上,罗参也给袁长文说了声对不起,关于办公室吼他的事,并解释了中午这顿饭的缘由。
原来,罗参特别喜欢打麻将,号称“支队第一麻”(这是岳参在旁边说的),而楼下这家麻将馆由于近,所以罗参经常去。而老板娘为人不错,知道岳参和罗参都不是本地人,经常拿点土鸡或者土鸡蛋之类的。他们有时候要给钱,有时候老板娘坚决不收。这次老板娘拜托罗参他们办点事,她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川师毕业当辅导员,小女儿在广州上班,都没在她身边。所以想把小女儿留在身边,托罗参看看能不能在消防大队找个文员的工作。
麻将馆不大,只有三桌机麻,靠墙的地方是一张床,再里面是厨房,楼上有一个小隔间,应该是卧室。
刚进麻将馆,就听见招呼的声音:
“哎哟,小罗小岳,你们来啦,我还在弄鸡子,你们先坐,马上就好!”
一位中年妇女身着围裙,从厨房出来。
看见她第一眼,袁长文就觉得她是个好人,有农村妇女的朴实,却没有乡下人的那种嚼舌根。
特别是她那句“哎哟”,一下子让袁长文想起老家的奶奶。
当然,在路上,袁长文已经知道了怎么称呼她,以免显得不礼貌。
“张姐,你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