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烽火-《混在1275》
第(3/3)页
发话之人虽然不是周兴,可是明显了代表他的心声,所有人都望向他,就是要听到一个决断。敌还未入境,贸然示警并不见得妥当,出不出事都是个麻烦,胡幼黄在心里踌躇了一阵子,迎着这些希冀的目光站了起来。
“立刻派出信使,邕州一路、静江府一路、京师一路,即刻出榜文晓谕军民,敌将至,或撤或躲,速速行动,这个本官来写。”他顿了一下“周指挥,即日起,哨探前出五十里,一日一报,城中宵禁吧。”
满座哗然。
周指挥一干人等没想居然会听到这种答案,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位主官是失心疯了么,他们想着将消息通报一声邕州,由州中长官决定已经是极限了,谁知道人家直接开始备战了,万一不是这么回事,一个“擅起边衅,无事生非”,就是文官解职武将掉脑袋的后果!
“诸位,自杞一破,敌至就在须臾之间,本官另可料敌以宽,也不想临敌失机,后悔莫及,军报榜文都由本官来写,你等皆是奉命行事,若要怪罪都在本官肩上。周指挥,照理本官节制不到你,可是守土有责,你应是不应,只管直言,不应则罢,若是应下来不办,那就休怪本官动军法了。”
相处这么久,周兴一直认为对方是个好脾气的,同自己从不摆架子,有什么失礼的地方也毫不在意,没曾想今日一见,竟然有几分威严,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话说到这个地步,自己能不应么?左右对方担下了责任,他跟着做就是了,万一料中了,可不就是到手的战功,当然前提是把这城给守住了。
“知寨既这样说,下官还有什么愿意的,我等愿听知寨调遣,一应钧命无不遵从。”
见顶头的都发了话,余下的六个指挥使几个属吏同他一起站起来,拱手朝着胡幼黄行了一礼,这上下节制的关系就此定了下来,而只有当事人知道,能这么顺遂,全赖之前就打好的关系。
走出寨衙登上城楼,胡幼黄瞧着穿城而过的右江水若有所思,城中只有三千人,加上辅兵和收容的百姓,能拿起刀枪的也不会超过五千,这么点子兵,能守到几时殊无把握,心里想的竟然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
“叫人去将那处点了。”
被他叫到的一个都头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愣住了,横山寨城依山傍水,那山高耸入云,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砖塔状的建筑,上头开孔,四面不透,里面装的不是佛龛壁画,而是淋了火油的木柴!
这才是宋人传递消息最为迅捷的一种方式......烽火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