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嫁衣-《混在1275》
第(2/3)页
“秦老师,现在可以说说你的结论吗?”钟茗聪明地不与纠缠这些细节,她只是想得到一个基本的判断。
“这是一件婚服,看形制应该是南宋时期。”秦雪初一开口就让钟茗吃了一惊,不是因为她判断失误,而是居然会这么肯定。
“先说名称。”秦雪初看出了她的疑惑,耐心地向她解释道:“你应该看过电视里演的古装片,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一身大红对不对?可是实际上,几乎历史上的每个朝代婚服的颜色都有所不同,比如前秦时期是黑色,汉晋时期是紫色,唐朝时甚至有过黄色的记载,而到了宋朝,有个词叫‘红男绿女’知道吧,说的就是成亲的时候,男的穿红,女的服绿,就是你看到的这件衣服的样子。”
在专家面前,钟茗只剩下了听教的份儿,她的目光随着秦雪初的手看向了挂起来的那件衣服,很难相信这么大的一件居然会穿在一个不到十六岁的小女孩身上,那意味着下摆全都拖在地上,她不累么?钟茗为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感到奇怪。
“再说形制,你也可以说光是绿色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来看别的部分,总得来说这是件罩袍,就是穿在最外头的,里面还应该有中衣、内衣等等,你看上面绣的花纹,有和合二仙、凤蛮齐鸣、燕子双飞、鸳鸯戏水......等等全都意喻着美好的婚姻,这才是我做出判断的依据所在。”
“为什么说是南宋的呢,这个绣法啊,我们称它为‘纂绣’,是从唐朝时期就出现的一种绣法,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到了宋朝以后发展到最盛。特别是南宋时期,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来管理它,叫作‘文绣院’,可惜的是,到了元明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失传了,我在前些时看到过,所以印象很深,今天这么一对照,二者的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就像是同一个人绣出来的一样。”
说到这里的时候,秦雪初陷入了短暂的回忆当中,她有些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的了,但是自己的印象的确非常深刻,猛然一想才回忆起来,就在自己的家中,曾经有个学生送过来一件男子的长衫,上面的绣纹就是那种手法,当时她还和丈夫一样讨论过,以为是某个地方复原了古法手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佐证,看这些金线,它的绞法不是这个时期曾出现过的,而是来自中东地区,比如波斯、大食等地,南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从泉州通往阿拉伯一带的海路被后世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双方的交流频繁,各种商品和技术相互输出,这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我作出判断的原因。”
钟茗静静地听着她的解说,对于那些过于专业的名词她不感兴趣,能够有理有据地得出结论就是此行的最大收获,当然她所需要的还不仅仅是这样,大致的时期没有意义,她希望能具体到哪一年。
“南宋的哪个时期,可以再详细一点么?”
“这样啊,那可能就需要更精密的分析仪器了,从布料上做文章,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才能做。如果要得急,可以在这边联系一下,我记得浙大的吴主任说过,他们学校就有类似的检测设备。”
“不用了,反正东西也要送回帝都的,到时候再麻烦你亲自做一下,这件事情同样要保密,包含在你上次签署的保密协议里,等回去了我们再签一个补充协议。”
钟茗不想节外生枝,尽管秦雪初嘴里说的那个吴主任也参与了之前的挖掘行动,她还是本能地认为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秦雪初见她否决了自己的提议,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她此刻的关注点完全被眼前的东西给占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