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惊梦(五)-《混在1275》


    第(2/3)页

    谢氏的吩咐让女宫微微有些错愕,之前所说的那几句完全就是客气话,怕圣人听了心里不舒服才加以修饰的,可言外之意不可能听不出来啊,别说康复了,就连拖延都是很困难的事,要不是这样,太医怎么会每天那么晚才回宫?

    不过此时她又怎么会去同谢氏讲出实情,赶紧应了一声将事情记在心里,以便等一会儿人回来了就去宣谕。谢氏何等精明,一看她的表现就知道没有想通,这并不是她老糊涂了,而是要借着这个由头,安一安中外臣子们的心。

    清河坊陈宅,已经接近子时了,陈宜中书房里的灯还在亮着,一个家人从府门的方向匆匆赶来,将一卷东西交给了站在书房外的管事,管事也不言语,返身就挑帘子进了屋。

    “这是最后一份了吧?”迎上前去的是他的一个亲信幕僚,接过那卷文书展开一角,看了个开头就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到陈宜中的书桌前,将文书放到了桌上的一个角落里。

    此刻,偌大的书桌上别无他物,摆放的全都是一卷一卷的文书,而这些文书的内容,竟然与宫中谢氏所看到的一模一样,最后放到一边的那卷文书上,抬头就是“提举皇城司勾当公事”的字样,竟然也是分毫不差。

    “事有蹊跷啊。”陈宜中随意地那起那卷文书,一目十行地扫完,就捻着清须悠然叹道。

    “东翁是说,此子别有他意?”幕僚看了一眼书桌上的摆设,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念头。

    “元人不闻不问本也寻常,以大欺小罢了,刘子青年少气盛,就算是拂袖而去,本相一点都不奇怪,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一趟趟地遣使回报,明知道这是多此一举,你说说,他为何要这样?”

    陈宜中的脸色平淡如常,一点都没有探究或是疑问的意思,可是他的亲信却深知,自己这位年轻得有些过份的陈相公,决不是好糊弄的,这个问题未必没有考量的意思在里头,他不得不谨慎再三,才试着开了口。

    “此子素有薄名,某以为他有两层意思在里头。”说着还偷瞄了陈宜中一眼,见他的脸色不变,这才放心地继续说下去:“其一,夸大其辞,若是议成,能显其功劳,不成,也能显其辛劳。”

    “其二,借这些回员之口扬名京师,某听说,最早到京的那个柳岳,逢人便说此子如何如何恩义,这些日子入城的人也是差不多,就连那些随行护卫的殿直,无不交口称赞,称其‘仁义’,以公谋私,窃以为不取也。”

    陈宜中含笑点点头,让亲信喜上眉梢,不过高兴的劲儿还没过去,就见东家又摇了摇头,让他一时有些糊涂了,这是说自己分析得对还是不对啊?

    “你说的两点都对,但那是私义,而从公义上来说,他的用意要更深一层。运筹谋划是你的长处,不过眼光还要是放宽一些,此子有今日,其才能为上下所公认,并非浪得虚名之辈,你呀!”

    “东翁说得是,某是小肚了些,待某再想想。”亲信拱手谢过,重新将视线放回到书桌上,其实上面这些奏章的摆法有一个规律,就是到达京师的先后顺序,原本以为是相公为了看着方便,这个时候再看看,结合他刚才的提点,亲信似有所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