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变数(一)-《混在1275》


    第(2/3)页

    “赵某在京师听闻,和谈之时,这江州能重归我朝,中书出力甚多,而此行之因由,也皆与中书之策有关,不知道是与不是?”

    本来就不是熟人,刘禹没功夫同他应酬,好在对方也早有准备,面对直问赵应定侃侃而谈,一下就说到了问题关键。

    “大抵不差吧,咱们这一行先到江州,以鞑子被俘之高官换取这一州之地,确是刘某坚持的,司马以为有所不妥么?”

    “不不不,中书误会了,赵某以为此事颇有远见,三地之中江州最为紧要,不光是对我朝,对鞑子亦然,某说得可对么?”

    这话一出,刘禹对他倒有些刮目相看了,此人是不久之前才回朝的,应该还不知道元人正在聚集兵马之事,而他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用意,刘禹的表情一下子郑重起来。

    “江州既然如此紧要,鞑子不乏远见之人,此行又是深入敌境,中书以为,这其中会否有诈?咱们要不要做些准备,以策万全?”

    赵应定的话让刘禹陡然一惊,这个使团中能战的只有杨磊所率的那些班直和百十来个押运俘虏的普通军士,而江州现在还在鞑子手中,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些千户以上的高级将领么,自己确实有些大意了,没有想到他们有可能会翻脸。

    这些天的风平浪静让他放松了警惕,那些元人绝不会像表面上那么无害,刘禹的脑子急速转动着,是得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送上门去。

    明天就会进入池州境内,那里差不多已成白地,不会得到任何帮助,邻近的太平州也差不多,远一点的建康府么?只怕来不及,那么附近的呢,手上没有地图,他只能靠记忆来思索。

    “一江之隔的安庆府,那位张帅某听闻与中书有旧,但不知是也不是?”

    赵应定看似无意的一句话让刘禹眼前一亮,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张世杰,此刻沿江除了建康府就属他的兵力最为雄厚,赵应定今天前来的目地不言而喻了,就是为了他。

    位于荆湖北路的鄂州,原本一直驻于阳逻堡的平章阿里海牙匆匆赶了回来,他要在此迎接一位来自大都的重要人物。

    “阿里海牙,我的老朋友,真高兴见到你。”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要等待的客人比他先入城,结果他反而成了被迎接者。

    随着一句畏兀儿话的问候语,来人热情地冲着他高举双臂,阿里海牙大笑着迎了上去,两人拥在了一起,互相拍打着后背,婉如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

    从面相上看,来人同他一样,都有着明显的色目人特征,皮肤白皙、毛发微卷、鼻梁弯曲且高耸,只是年岁要明显大一些。

    “一听到你来的消息我就赶了回来,没想到还是你先到,不得不说,大汗的决定很英明。”

    “是啊,在这里设立行中书省,意味着它将成为汗国的一部分,对于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会有不小的帮助。”

    新任的荆湖行中书省丞相廉希宪点点头,他是从河南调过来的,出任这个新设的行省中丞,现在谁不知道这里将成为即将开始的出征起点,正需要这种长于民事的干员。

    “你这一路上看过来,感觉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