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别离(一)-《混在1275》


    第(2/3)页

    “......加兵部左司郎中、军器监太监。”叶应及也升到了正六品,并且将奉调回朝,不过他是文官要更清贵一些,只是每每想到今后可以叫他“叶太监”了,刘禹就暗地里发笑,弄得叶应及不明所以,只觉得他这笑容里透着说不出的猥琐。

    接下来是胡三省,他被任命为从六品的秘阁修撰,不过他的脸上淡淡地,只是礼貌地和众人回了个礼,并没有多少高兴之意,刘禹很清楚他应该是起了退隐之心,一直以来,他对修书的兴趣就大于做官,况且他严格来说还算是贾党一派,真入了朝也难以清静。

    孟之缙此番失地在先,不过建康之战他有襄助之力,因此不升不降以兵部员外郎调入朝中,刘禹看他的神情似乎是松了一口气,估计他自己再也不想外任了,这个结果还是令他满意的。

    袁洪则是不出所料升了一级知太平州,刚才接了孟之缙的班,他的脸上也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接受了众人的恭贺。而他的建康府通判的位子则由原录事参军张士逊升任,这人一直给人兢兢业业的勤勉形象,现在成了建康城中唯一原地留任的官员。

    其余的升迁表功又进行了一阵,刘禹以为自己和姜才二人的叙功在前二位,应该是最后才会出场,结果耐心地等了半天,连普通军士的恩恤都说完了,仍然没有动静,两个人相看了一眼,都不知道这是何意。

    “敢问诸位,刘禹刘知府和姜统制何在?”手上已经空无一物的这位宣旨内侍等堂中众人的激动劲过去了以后,才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刘禹二人听到了自己的名字都各自上前了一步,等着他的下文。

    “太皇太后亲笔喻令,着你二人亲领俘酋入京师,即日起行,不得有误。”内侍上下打量了刘禹一番,然后笑咪咪地从身后的随从拿过一卷帛书,也不展开,直接递给了刘禹,刘禹双手接过,打开一看,又是华丽的一篇骈文,这也罢了关键是还没断句,幸好这个内侍已经将大致意思说出来,他只是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遍,然后作感激状地谢了恩。

    宣旨已毕,刘禹看这位公公还算是随和,便偷偷地塞了一个银锭子过去,果不其然,那家伙的胖脸更是笑得肥肉乱颤。从他口中,刘禹得知了自己这二人的功要到京师才会论及,他最关心的去向,目前谁也不知道。

    说是即日,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这些宣使是刚刚才到的建康城,不可能马上就返身回去,刘禹着人将他们一行安顿好,设了丰盛的酒宴加以款待,等到喝得醉熏熏地回到府中,杨行潜和张青云已经等了他多时。

    刘禹就着热水洗了把脸,喝下几口醒酒茶汤,这才将太皇太后的那份喻令拿给了杨行潜他们看,现在这两人算得上是他的心腹之人,这些事情都可以开诚布公地与他们一起讨论。

    “青云,你与映红的事要加快些了,袁通判知了太平州,不日就将起行,最好一切从简,先把人娶过来再说。”刘禹知道古人的婚礼十分繁琐,要走正常的流程那就是以月计的,好在他们这之前已经走完了大部分的程序,只余了请期和亲迎,张青云点点头没有说话。

    “行潜,你看出什么端倪没有,此事有否不妥?”刘禹转到另一边,杨行潜仔细地看着那上面的文字,接着又思索了一会,一时也没有说话,刘禹也不催他,端着茶一口口地酌着,这些酒虽然度数不高,可喝多了后劲还是有的。

    “东家,从这上面看不出什么,都是些应景之语,杨某原本以为是陈相公他们针对我们之意,可既然姜统制也是如此,那就是另一番说道了,你二人叙功在前,不可能都能压得下来,那样太明显,也殊为不智,不会是相公们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刘禹的脑袋还有点晕,那些弯弯绕平时就让他头疼,这时候更加不想再多思考了,只不过杨行潜的反应有些怪,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让人废解。

    “也是也不是,说是,这喻令与他人的不一样,出自太皇太后亲笔,这是模仿不了的,其意可想而知,说不是,太皇太后居深宫,这等赏功拔擢之事与她何干,这事情说到底,多半还是政事堂那几位相公的首尾,撕捋不清,只能请圣人出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