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时到清明意纷纷 五-《南回归线》


    第(3/3)页

    这回王星平答得干脆:“尚未开始制艺。”

    制艺,也即是作八股文,是明代科考的规定文体,也称时文。

    所谓八股指的是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其中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明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即所谓‘代圣人立言’。

    因是这样的文章形式,是以熟读经书便是制艺的根本,所以方才王星平说起已经通读了四书,五经也都看过,张汝霖才问他可曾制艺。

    听了王星平老实作答,张汝霖更为高兴。

    “我为你荐一老师,你跟他勤学,以你的学识,下科作元也未可知。”

    作元,也即是科考头名。

    明代科考,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头名为会元,殿试头名为状元,是为三元。

    而三元之外,还有所谓小三元,也即是县、府、院三场中的案首。

    王星平正愁制艺,王尊德远在外省,而且素未谋面,想来在学问上帮不上什么忙,而王命德自己也不过一举人,论学问见识,自问还是不足,光向这位叔叔请教总也不是办法,于是这一回便不再推辞。

    “不知是哪一位名师。”

    “城东马进士。”

    先是一声惊叹的却非王星平,而是一旁的王命德。

    “马进士不是在山西任上么?”

    “得罪了上官,被贬了官,他不愿赴任,便回乡了,年后上的路,算着日子也该到了,说起来我与他本应是同年的。”

    王星平心想,听你说得这么熟络,难道不是同年?

    看出少年的疑惑,张汝霖解释道,“于科场上我却与天成你一样,原本我是万历二十年那一科赴考,可适逢母丧,便又等了一科,那马瑞符却是万历二十年壬辰科高中,因为这个,我见了他还要称一声晚生。”

    马文卿,字瑞符,贵阳马氏这一辈中行二,颇有学识,这些自是王命德比王星平更为清楚。

    如今马家弟兄六个,宅子就在城东巡抚署旁,正对着阳明书院的马家巷中,不用问,这街名便是记号。

    若说起奢遮,马氏比之王氏更甚,他家祖上是随太祖在淮南起事的勋臣,到了这一辈又与贵阳各大族联姻。

    大兄马禹卿,为贵阳卫指挥,其婿就是镇远侯顾成的后人,王命德的熟人,如今贵阳卫的指挥同知顾丛新。三弟马明卿,万历十四年戊子科举人,其余诸弟也都在军中任职。

    马文卿之子马士鳌还取了杨师孔的女儿,两边是儿女亲家,杨师孔是贵阳杨氏这一辈中的翘楚,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也是府城中显耀门第。

    听了张提学要将侄儿荐给马文卿为弟子,王命德在旁唏嘘不已,张汝霖却不以为意。

    “我再写一封荐书,荐你去阳明书院读书,正好离马家也近,也好时时请教。”

    阳明书院建于嘉靖十四年,是为纪念王阳明讲学贵阳,由他的私淑弟子、贵州巡抚王杏应和黔籍门人等数十人会同布政使、按察使共建,在贵州也算得一等一的学府,能进此地学习,都是有志科举的。

    阳明先生王守仁,武宗时被贬贵州,在水西龙场悟道,自是心学渐彰,乃为一代宗师。

    张汝霖解释道:“说来先父可也是阳明先生的学生,荐你去这里正正合宜。”

    张汝霖之父张元汴师事的王畿是王守仁的再传弟子,故而如此说来也是没错。

    王星平正要起身谢过,却见厅外一人莽莽撞撞跑来,再看外面天色,日渐西沉,却是一个下午匆匆而过。

    来人欣喜中透着急切,正是方才被差遣回家的王小六,事情办完,正好要与尊客说话,王星平便让他回去报信,免得母亲担忧,这会儿不知是出了什么急事,只见那王小六喘了好一口大气,终于笑出了声。

    “少爷……大姐和姑爷回来了。”

    【注:马文卿贬官的时间说法不一,有说1616年的,有说1618年的,后又查阅了马文卿为前科进士许一德撰写的墓志铭,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权以1616年底贬官为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