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理论家-《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随着中华重工的影响力,和卫所之间打通了上升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加入文书房的子弟,多来自于中层家族,从小熏陶接受的知识,不是底子薄弱的小门小户可比。

    这也是事物必然的。

    民国时期,许多的科学家,文学家等,都出生于富裕阶层,甚至是官绅阶层。

    哪怕是明朝,有名的文臣武将,出身都不低。

    如张居正,戚继光等,都是军户将领子弟。

    比起马王宣的踏实肯干,后起之秀的李伯升,整合能力要更强,而现在的赵胜,已经对经济之道初入门庭,算得上半个理论家了。

    “我现在准备筹建图书馆,这件事交给伱负责吧。”朱高炽把手里做了一半的活,交给了赵胜。

    赵胜对此没有陌生,许多事他都参与过。

    图书馆要收集中国至今以来,所有的书籍,包括大量的技术书籍。

    例如农学上的《齐民要术》。

    军户经济合作社建立的猪圈,就是采用了齐民要术的消毒之理。

    还有北宋的《梦溪笔谈》,介绍了大量的知识,其中有介绍石油的,说此物在地下无穷无尽,并且做出预测,写到此物在未来必定会大放光彩。

    这就是先民的智慧,知识的结晶。

    以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考工记》、《甘德星经》、《水经注》、《禹贡地域图》、《农政全书》……

    包括记载了大量天文的书籍。

    有图有文字。

    那些天象是什么样子,云是什么样子,数百例都用图纸画了出来,并且做出详细的解释。

    因为近代的落后,导致要学习西方的工业知识,所以这些先民的知识,也就断代了。

    换句话说。

    因为几百年没有发展,只能从头学习别人的东西,导致自己的东西无法更新,只能仍在历史中吃灰。

    把手头的事情分了出去,朱高炽去了粮仓,半路上,去校场叫上了两位弟弟。

    上阵父子兵。

    朱棣造反,最信任的必定是儿子们。

    自己肯定是不会上战场的,朱棣以小博大,战场太过凶险,自己没必要去冒险。

    但是二弟和三弟可以发挥作用,没有几年的时间了。

    等进入校场,只见人们聚在一起,大声的叫好,朱高炽走了过去,人们连忙让开。

    只见十五岁的朱高煦,得意的举着一块石盘。

    看到大哥来了,还往朱高炽的方向动了动,一脸显摆的样子。

    石盘看起来不轻。

    “小王爷,这石盘可有两百斤重呢。”有名军士解释道,听得朱高炽惊讶的合不拢嘴。

    果然是战神。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