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兴兵伐吴-《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2/3)页

    次日,王旭登坛祭天,点将发兵。

    命令下达时,在场的楚国文武可全部都有些发愣,本来的北伐变成了南征,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军令如山,在如何不理解,还是得执行,本来已经谋划好的五路大军变成三路,火速奔赴豫章。

    一路以镇军大将军周智为帅,入豫章,东进鄱阳,以持续向吴都建业推进,压制吴国主力为目标。

    一路由大将军高顺为帅,入豫章,攻打东南临川,避开吴国长江沿线的主力,绕道建安、会稽等郡,然后北进建业,作为灭吴主力,同时亦保护周智部的侧翼。

    最后一路则由骠骑大将军赵云为帅,入豫章,攻打南方庐陵,并接应黄权和吴班率交州军出击,两军合力清缴吴国南部,并协助高顺进军,作为随机应变的机动力量。

    郭嘉坐镇豫章,担任总监军,负责三路大军的全盘谋划,庞统、徐庶等人随军作为军师。

    至于本来准备亲征的王旭则走不成了,因为吴国与魏国不同,吴国偏弱,论攻击力度远不如魏国,且南方边境地势对防守更为有利,若是按照预定计划北伐,那么楚国在南方的军事力量据险以守,问题不算太大。

    相反,北方形势复杂,并且魏国也强大得多,当楚国主要力量集中到南方时,北方面临着极大压力,中部的南阳等地更是如此。诸葛亮必须亲自奔赴并州坐镇,田丰和沮授也必须抽调一人去往雍州辅助,南阳也需要抽调高层前去辅助。

    如此一来,楚国最高层可谓是走了一半,剩下的事务将变得繁重,更缺少决断者。

    现在的楚国疆域辽阔,各种重大事务多不胜数,内部权力分化也明确,王旭若是再走,遇到突发的重大事故,襄阳高层必定会出现各执己见的混乱局面,所以他只能留下。

    襄阳发兵极为快速,当魏、吴两国得到快马传报时,三路大军的先锋部队已分别抵达豫章。这多少让两国有些措手不及,虽然他们都在边境集结重兵,不担心遭受突袭,可两国彼此间的联合部署却被打破,而重新协作布局又需要不短的时间。

    吴国迫于形势,不得不迅速调整战术谋划,魏国则是徒自兴叹,他们的主要军事力量仍旧集结在遥远的黄河之北,两军若欲协同作战是不可能了。曹操召集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借助楚**力集中到南方的机会,趁机袭取黄河以西的并州,以及雍州之地。

    这既是对他们最有利的策略,也是当前局势下,他们可以给予吴国的最大支持。

    楚国在北方有玄武、北方和东方三个军团,再加上可以抽调的北军,总计也不过三十万,并且还有漫长的防守线,而魏国却倾尽力量,集结了五、六十万主力大军,兵分七路进军,对楚国造成的压力堪称巨大。

    平北将军甘宁、平东将军鞠义、征北将军黄忠在诸葛亮抵达并州前,就先后快马传报仍在凉州的车骑大将军张辽和征西将军魏延,希望白虎军团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边境,充实兵力。

    同时,三人也将此事传报襄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