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漳河鱼尸疑案-《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1/3)页

    第三章    漳河鱼尸疑案

    漳河,一条神奇的大河。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腹地,途径河北等地,成为河南省、河北省实质上的界河,几乎贯穿了北齐帝国全境,最后流入大海。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记载,拓跋浚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礼。此处的衡水,为当今穿越衡水市境内的一段漳河水段的别称。因漳河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才入海,于是,衡水县(隋开皇年间新置)即因“漳水横流”而得名。衡,乃“横”之错音,这一错就是上千年,也诞生了“衡水老白干”、“衡水中学”这些著名品牌。

    漳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即在河北临漳县段建设了引漳十二渠(西门引水渠)。新中国成立后,又建设了漳泽水库、红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

    古邺城,即在当今的河北临漳县附近,从名字上看也知道漳河也流经邺城。漳河水产资源丰富,有奶便是娘,此河也成了北齐都城沿河一带居民的母亲河,很多人世代靠织网打渔维生。

    公元559年的一天,漳河邺城段附近的渔民早早起床,像往常一样去打鱼,期望能拿到早市上卖个好价钱。没想到,这再平常不过的一幕烟火气十足的生活片段,却引发出了一起惊悚万分的疑案。

    早市上,渔民寻找到买者后,熟练的剖开鱼肚为客人收拾鱼内脏,却赫然发现,鱼肚里居然有类似于人类指甲、毛发之类的物品。经仔细辨别,确实是来自于人身,因指甲、毛发不容易消化,所以能留在鱼肚子当中。如果一条两条也就罢了,整个集市上的鱼,大部分都是如此。

    此事迅速在邺城爆炸式传播,引起了帝国都城内的极大的恐慌,这是不是一场变态谋杀案?人们火速报官。没想到,破案后得到的真相,比草根民众们想象的更令人毛骨悚然。

    葬身鱼腹的,一共721人,这些人,可不是什么草根人士,他们全部来源于一个大家族,家长姓元,北魏皇家姓氏拓跋改成的姓。

    这场惊天命案,源于一个人的百密一疏、口无遮拦。

    彭城王元韶,字世胄,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曾孙,勤奋好学,礼贤下士。更重要的是,此人风流倜傥、俊美异常,被高欢一眼看中,将自己的长女、孝武帝元修的原皇后高氏嫁给了他。虽然是二婚女接盘侠,可毕竟接的是高家的女儿,元韶非常愿意,就这样,元韶成了高洋的姐夫。

    然而,元韶心里很清楚,他们元家已今非昔比,现在是老高家的天下,稍有不慎,别看自己是人家女婿,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女婿又算个啥?尔朱荣还是孝庄帝的女婿呢。因此,元韶处处低调做人、低调行事。

    修建宅第时,元韶克制奢侈。对外宣称喜欢林泉、园林,以显示自己并无大志。某日,高洋让其剃去胡须,涂脂抹粉的扮演妇人。这不就是显示我们元氏宗族力量微弱,如同妇人一般吗?元韶也照做,乱世下,能活命还能保住荣华富贵,别说当妇人,就是当hellokitty,元韶也愿意。

    559年的某日,高洋宣元韶进宫喝酒,席间,突然问:汉光武帝刘秀,何以中兴汉室?

    谨慎半生的元韶此时却头脑一热:因为诛杀刘氏没有杀绝。

    哇塞,正好提醒了我耶。高洋抚掌大笑,看来夺权后诛杀前朝宗亲是第一要务啊。高洋醍醐灌顶,一场针对元氏宗亲的大屠杀就此开始。

    721人,成人被乱刀砍倒,儿童投在空中,再用长矛刺穿,尸体全部投入漳河。

    漳河鱼尸疑案就此破案,邺城一时鱼价大跌,跟当下郊区的别墅一样,白送都无人要。

    元韶,也被幽禁在邺城附近的地牢,断绝食物,啃衣袖而亡。元韶,元韶,你起个啥名字不好,起个跟袁绍一样的名字,不知道高欢是曹操转世吗?

    历代朝代更替,前朝皇室被屠戮,是出于特定的政治需要,本不足为奇,然而,高洋,这个人狠话不多的年轻有为之君,却突然变成了一头嗜血猛兽,屠刀之下的受害者,远远不止这721名元氏宗亲。其余被害者们的具体名单,如下:

    (1)宫女、宦官、囚犯

    高洋,在金銮殿上摆了一口锅和一把锯,每逢喝醉了酒,必须锯人煮人,才能快乐。

    可问题是,他几乎每天都在醉,没有几天是清醒的。初期,宫女、宦官乃至大臣,因此丧命无数。

    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由于高洋的这个特殊需求,北齐政府只好把大量死囚犯送到皇宫,供其杀着过瘾。

    死囚犯也是有数的,不够供应时,就把在押审讯中的嫌疑犯们送到皇宫,称为“供御囚”。这些未决犯们只要三个月不被高洋杀死,一般就作无罪释放,比现在的认罪认罚制度、诉辩交易制度下的嫌疑人还幸运。

    (2)“冶炼老祖”高隆之

    高隆之,高欢起家时的元老重臣,与高欢还有点亲戚关系。552年,高隆之在相州牵口冶(现河南安阳水冶镇)监造出深一尺,宽一步半的冶铁炉,开始引水鼓风炼铁制造兵器,被后世人尊称为“冶炼老祖”。2009年8月,河南安阳县水冶镇政府专门建造了隆之广场,并给其塑像以示纪念。

    高隆之这样一名重臣,不但被高洋杀掉,而且还被高洋杀绝了后。其二十多个儿子,全被高洋砍了头。

    (3)桃色事件中躺枪的功勋堂叔

    高岳,北齐宗室名将,高欢的族弟、高洋的堂叔。为人敦厚正直,身材高大,性情深沉。高岳投奔高欢时,才二十岁,跟着堂哥打的第一场仗就是大战—灭亡尔朱家的韩陵之战。

    韩陵之战,高欢坐镇中军,左右两翼的指挥官一个是高敖曹,另一个就是高岳。

    尔朱家大军数倍于高欢,形成人数上的压制。决战时尔朱兆率军直取高欢中路大本营,高欢眼看抵挡不住,高岳带领五百骑兵左冲右突,救出高欢。随即高敖曹带领一千精兵从中截断尔朱家大军,两人联合击溃尔朱兆。

    时高欢设霸府于晋阳,总领全国军政,而留守都城邺城。的,就是高岳和侍中孙腾。高岳与孙腾,与高隆之、司马子如一起,合称东魏    “四贵”。

    高欢去世后,大将侯景成为高澄接班的最大威胁。高澄对付侯景,首先想到的就是堂叔高岳。

    得知东魏内乱的南朝梁武帝萧衍,派遣侄子萧渊明在寒山掘开泗水,淹灌彭城。以此来响应侯景在东魏的反叛,两人大军形成犄角之势。

    高岳率军南讨,一战击溃萧渊明并将其生擒,解除南梁的威胁后,又立马回军涡阳,与大将刘丰夹击侯景,杀的侯景单骑逃到南梁。

    回朝后,高岳被高澄任命为河南总管、大都督,统领慕容绍宗、刘丰等将领征讨驻守在长社的西魏名将王思政。

    王思政,西魏宇文泰手下名将,东魏没少吃他的亏。王思政见高岳来势汹汹,闭城坚守不战。高岳几次攻城下来,损兵折将,还是没有攻破。

    高岳考察长社地形后,决定掘开洧水,以水攻城。河水大量灌进城后,慕容绍宗、刘丰趁势乘坐楼船接近城墙,欲命弓箭手俯射城中。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河面突然狂风大作,所乘楼船直接被吹到了城下。王思政忙命守城士兵用长钩钩住楼船,乱箭齐发。事发突然,名将慕容绍宗情急之下竟然投水而死。刘丰水性好,狼狈的游向土山,也中箭而死。这是高岳军旅生涯的最大败绩,但,瑕不掩瑜。

    后高澄见久攻不下,亲率十一万大军前来援助,王思政寡不敌众被俘。然而,高澄回军后没多久就被几个厨子刺杀。高洋袭位后,让高岳任尚书左仆射,留守邺都。第二年,高洋建北齐称帝后,加封高岳为清河郡王。

    高岳战功赫赫,却绝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他清楚自己这个堂侄的德性,明白功高震主会有什么结果,于是,高岳对外以好色之徒示人,家中歌姬舞女、钟鼓器乐,冠绝诸王。

    历史上故意自污自保的高人,莫过于王翦、萧何。前者在出征楚国前,向秦始皇要地、要钱、要地位;后者在刘邦率军平英布之叛时,在后方纵容族人抢房圈地。此种自污行为,会让帝王产生此人不过一没有远大抱负的俗人,对皇权构不成威胁之感,从而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

    历史上也有试图以自污而自保反弄巧成拙的人。明朝开国元勋傅友德,眼见朱元璋开始耍流氓杀一起闹革命的老哥们们,想学习王翦、萧何自污,来表明自己“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心意,却被最恨贪官污吏的朱元璋劈头盖脸一阵训斥,只得当场认错方得免,最后也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所以,要自污以自保,得看你面对的帝王与你思想是否合拍,二者都是厚黑高手的,思想上可能能达成同频共振。若碰上是混不吝或变态、流氓的,不仅不可能免祸,甚至可能会罪加一等。高岳想学王翦、萧何,然而,高洋是什么人?变态的人。跟他玩儿这个?最终画虎不成反触怒了猫。

    邺城娱乐场所有对薛氏姐妹花,有倾国之貌,高岳唱卡拉ok时对其一见倾心,曾让姐妹花中的妹妹出过台。出台地点,就是高岳的府上。没成想,这对姐妹花艳名远播,被色狼高洋知道了,直接把二人纳入了后宫。

    高岳在皇帝认识姐妹花之前嫖了薛妹妹,本不是个事儿,可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就是要命的事了。

    高欢的族弟高归彦,从小寄养在高岳家。斗米养恩,升米养仇。收养别人的孩子是个苦差事,自己的孩子打骂,不记仇,别人的孩子,稍有不周,都会怀恨在心。

    高归彦在高洋称帝后,担任领军大将军,这次,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将高岳嫖过薛妹妹的事密报了高洋。

    高洋听完汇报,派高归彦出了趟公差到高岳家,不久,战功赫赫的高岳身亡。

    死因,一说忧惧而死,一说高归彦鸩杀。恐怕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依据?后来继位者的行为,足以印证。

    562年,高归彦起兵谋反,被平原王段韶所擒杀,北齐武成帝高湛,将高归彦全家赐给高岳的子孙为奴。这足以说明,高岳之死绝对与高归彦当天的言行有直接关系。

    大恩如大仇,帮人是一门学问,帮好了,他能为你卖命,帮不好,他会要你命。

    高湛又考虑到高岳对北齐的所做的贡献,随即追赠高岳为太师、太保并配享世宗高澄的庙庭。

    人都死了,你就是追赠他为地球球长又有什么用呢?

    薛氏姐妹花的结局?

    某日,高洋与大臣夜宴,在宴会高潮时,高洋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抛到桌子上。众大臣一看,皆面如土色,喝的再醉的人,也都瞬间醒了酒。
    第(1/3)页